炒股杠杆正规申请
春节,澜沧大集分外热闹。拉祜族姑娘娜儿如约而至股票配资按天配资,她的小摊上手作的挎包和民族服饰琳琅满目,围满了当地的居民和远方的来客。
澜沧大集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,这里居住着拉祜族、佤族、布朗族、傣族等多个少数民族。
在云南,赶集也称赶摆。华灯初上,澜沧江支流南朗河畔,两公里长的澜沧街灯火通明,吆喝声此起彼伏。十里八乡的村民汇聚于此,买年货、添新衣、备家用。年前的赶摆昼夜不息,从周六傍晚持续到周日。
静坐一角看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流,如同欣赏一场乡村时装秀。不同民族的阿嬢们身着民族服装,挎上各具民族特色的包包,在集市上穿梭,挑选年货。在这里,独具特色的挎包是赶摆的标配,不分男女老幼。
“这些挎包可是我们的‘身份证’。”娜儿一边忙着招呼顾客,一边自豪地介绍,小挎包有大学问,看他们的服饰就能判断是哪个民族,再细一点还能分清楚是哪个支系的,她补充道,“葫芦包球球是拉祜族,白粉绣包是哈尼族,简约流苏是傣族……”
“在这个集市上,时尚品味的体现全靠一个包。”娜儿笑着说。她的摊位前,五颜六色的挎包挂满,吸引来来往往的赶集人驻足挑选。她介绍道,近两年来生意特别好,不止本地人喜欢这些包包,外地来的游客也喜欢,“最多一天能卖几十个包,有人专程为了买包来赶澜沧大集,还有身在国外的人专门托本地人代购。”
展开剩余57%“这个包既好看又实用,很适合买回去当伴手礼。”一位顾客边说边挑选心仪的包包。
一个个包包通过赶摆走出边陲山乡,甚至越过重洋到海外,这让娜儿十分自豪,她觉得赶摆不仅是一场交易,更是一场文化的交融和情感的交流。
“赶摆是生活在江畔居民的传统,城乡大集是一个地方社会经济状况的窗口,是人们生产生活一个重要场所。”年过半百的吴娅红回忆小时候赶摆时,货品没那么丰富,来的都是周边村民,挎包的颜色也没现在那么丰富。
得益于交通的发展,周边县区来赶摆的人越来越多,场地逐渐不够用,就搬到了南朗河畔新街。“百公里外西双版纳那边的人也会组团乘着大巴过来赶摆,也不用上前去问来自哪里,他们一下车看包包就能区分是哪个支系的傣族了。”吴娅红说。
挎着不同花色款式包包的乡亲们摩肩接踵、来来往往,在澜沧集市上相遇。阿孃背着拉祜族风格的葫芦包,买了傣家口味的糯米饭,阿姐挎着傣式流苏包,给朋友买了一篮布朗族农户种的水果。
每到周末,在这个两公里长的集市上,春卖时令野蔬、夏摆山林鲜果、秋售珍稀药材、冬销农家山货。从附近山上摘下来的多依果,到来自南半球的车厘子,四季都有不同的东西,唯一不变的是人们身上挎着的包。
在澜沧县勐朗镇勐滨村松山林村民小组的拉祜包编织合作社里,拉祜族妇女们正专注地编织着拉祜包。这些饱含着民族特色与手工智慧的包包,不仅畅销于周边县市,还走出国门,远销海外。合作社带头人李晓花介绍,2024年她的公司仅靠生产民族服饰就获得了200万元的收入。
不止澜沧,在云南的许多乡镇每周都有赶摆日,挎着包包去赶摆的人们,“摆”出了多民族融合的风景,也“摆”出了乡村振兴的春天。多彩的纹样在这里各美其美,各民族在集市里不断交往交流交融,共同迎接新春到来。
(本报记者王贤思) 股票配资按天配资
发布于:北京市下一篇:没有了